今霄只有半边月,一半桂枝何处栽。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月边娇·雪

宋·范成大

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楼。

今霄只有半边月,一半桂枝何处栽。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早年仕途坎坷,后曾任地方官,政绩显著,晚年退居石湖,致力于文学创作,范成大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田园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译文

三万顷的玉界琼田般的广阔湖面,载着我的一叶扁舟,素娥(指月亮)真是无赖,向西离去时竟不曾为我稍作停留,每年都在横塘路上送别客人,细雨中的垂柳依依,系住了那画楼,今晚只有半边月亮高挂,那一半的桂枝又在哪里栽种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夜湖面的美景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淡淡忧虑。“今霄只有半边月,一半桂枝何处栽”一句,以半边月象征不完整或缺失,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遗憾或失落。

赏析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面的宁静与美丽,同时融入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前两句“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以宏大的场景开篇,展现了湖面的广阔与宁静,同时也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渺小,接下来的“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离去的无奈与遗憾,最后两句“今霄只有半边月,一半桂枝何处栽”则通过半边月和桂枝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范成大晚年退居石湖期间,此时的他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沧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一个月夜,他独自泛舟湖上,望着那轮不完整的月亮,心中不禁涌起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淡淡忧虑,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以及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