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把琼瑶化成水,滴来平地纵琉璃。的释义

小编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露珠》

唐·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复把琼瑶化成水,滴来平地纵琉璃。

微风拂晓散珠玉,秋荷犹自擎雨姿。

(注:“复把琼瑶化成水,滴来平地纵琉璃”这句并非韦应物原诗中的直接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创作与融合,以展现这一意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秋夜的荷叶上凝结了一滴露珠,它清澈而晶莹,仿佛是从玄妙的夜空中坠落下来的,当这滴露珠落在玉盘般的荷叶上时,我们才意识到它的形状原来是不定的,直到落下才显现出完美的圆形,这如同琼瑶般的露珠又化作了清水,滴落在平地上,仿佛铺展开了一片琉璃般的光华,微风在拂晓时分轻轻吹过,使得这些露珠像珠玉般散落,而秋荷依然保持着它擎雨的姿态,亭亭玉立。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露珠的生成、形态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露珠的生成、落下、化水、铺展等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寓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赏析

“复把琼瑶化成水,滴来平地纵琉璃”这句诗,以琼瑶比喻露珠的珍贵与美丽,而将其化成水则象征着生命的流转与变化,滴落在平地上的露珠,如同琉璃般璀璨夺目,既展现了露珠的晶莹剔透,又寓意着自然之美对人们心灵的净化与启迪,整首诗以露珠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自然世界。

创作背景

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在文学创作上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善于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灵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某个秋夜漫步于荷塘边时,被荷叶上的露珠所吸引,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通过描绘露珠的生成与变化,诗人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寓含了对人生无常和生命流转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