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相後车一千谷,唐相胡椒八百斛。全诗是什么?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奢俭吟

宋·范仲淹

秦相後车一千谷,

唐相胡椒八百斛。

奢者富不足,

俭者贫有余。

奢僭为殃,

俭约是福。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他政绩卓著,文学成就亦高,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范仲淹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心系国家与百姓,是北宋中期改革的积极推动者。

译文

秦朝的宰相出行时,后面的车队装载着上千斛的粮食;

唐朝的宰相家中,竟藏有八百斛的胡椒。

奢侈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会觉得不足,

节俭的人即使贫穷也能有所积蓄。

奢侈过度会带来灾祸,

节俭约束则是福气的源泉。

释义

本诗通过对比秦朝宰相与唐朝宰相的奢侈行为,强调了节俭与奢侈的不同后果,秦相出行时车队庞大,装载大量粮食,显示其奢华;唐相家中藏有大量胡椒,同样体现了其财富的丰厚与奢侈,而诗人通过“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的对比,指出奢侈的人永远不满足,而节俭的人即使贫穷也能有所积累,诗人总结道,奢侈会带来灾祸,而节俭则是福气的源泉。

赏析

范仲淹此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奢侈与节俭的对比及其后果,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增强了诗歌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诗人对奢侈行为的批判与对节俭美德的赞扬,体现了其深厚的道德观念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倡导,更是对社会风气的警醒,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中期,这是一个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加剧的时代,他亲眼目睹了统治阶层的奢侈无度与百姓的困苦生活,深感忧虑,他创作此诗,旨在通过历史典故的警示,呼吁人们摒弃奢侈之风,回归节俭之道,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这也体现了范仲淹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