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得陇,复望蜀,未求宝剑先求玉。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贪心不足

唐·李商隐

既得陇,复望蜀,

未求宝剑先求玉。

人心如海欲难填,

知足方能常自足。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歌才情出众,擅长以含蓄深沉的笔触表达复杂微妙的情感,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已经得到了陇地,却又奢望得到蜀地;

还没有去追求锋利的宝剑,却先想要得到珍贵的玉石。

人的欲望就像大海一样难以填满,

只有知足才能常常感到满足。

释义

“既得陇,复望蜀”比喻人贪心不足,得寸进尺;“未求宝剑先求玉”则进一步强调了对更高层次、更珍贵事物的无尽追求,后两句则是对这种贪欲的批判,指出人心如海,欲望无穷,唯有知足才能常乐。

赏析

此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不足,前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贪心之人的心态,他们总是不满足于现状,总是想要得到更多,后两句则是对这种心态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指出欲望是无底洞,永远无法满足,唯有知足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整首诗语言凝练,寓意深远,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面对晚唐社会的腐败和动荡,他深感无力改变,同时也看到了周围人因贪欲而陷入困境的现象,为了警示世人,他创作了这首诗,希望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反思,让人们认识到贪欲的危害,学会知足常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