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即事
宋·刘克庄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凄风苦雨暗江城,扶病将愁起作行。
更无人饯春行色,犹有桐花管领渠。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四次被罢黜,晚年趋奉贾似道,谀词谄语,颇遭非议,然文学造诣深厚,诗属江西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广阔,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和怀才不遇之感,艺术上善用典故,风格雄浑豪放,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等人相近,是南宋江湖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在州桥南北,那里是天街所在,父老乡亲们年年都在这里等待着皇帝的车驾回归,他们忍着泪水,失声询问使者,到底什么时候,真正的六军才能回来?凄风苦雨笼罩着江城,我扶着病体,带着满腔愁绪起身前行,此时已无人再为我送行,只有那桐花依旧在路旁,仿佛在为我指引道路。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父老期盼皇帝归来的场景,以及诗人自身在凄风苦雨中的孤独行旅,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更无人饯春行色,犹有桐花管领渠”两句,以桐花自喻,虽无人相送,但仍有桐花相伴,寓意着即便在困境中,也总有自然之美给予慰藉。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美,前两句通过父老的期盼,反映了人民对和平与稳定的渴望,以及对朝廷的失望与无奈,后两句则转而写诗人自身的遭遇,以桐花为伴,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坚韧,也寓含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珍惜,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也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国家动荡不安,外有蒙古侵略,内有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刘克庄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同时也对自己的仕途坎坷感到无奈与悲哀,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通过描绘父老的期盼、自身的孤独行旅以及桐花的陪伴,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