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蝉何苦催归急,只待凉生月半环。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夏夜

唐·韦庄

暮蝉何苦催归急,只待凉生月半环。

灯影摇红波影乱,几人愁坐思无端。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情感,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细腻,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傍晚时分,蝉鸣声为何如此急促地催促着归人?我只愿等待那凉爽的夜风拂来,以及半轮明月高悬天际,灯火在风中摇曳,倒映在水波中显得凌乱,有几人愁绪满怀,无端地坐在这里沉思。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夏夜的一个宁静而又略带愁绪的场景,首句“暮蝉何苦催归急”以蝉鸣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归家的淡淡忧虑,次句“只待凉生月半环”则透露出诗人对凉爽夜晚和美好月色的期待,后两句通过“灯影摇红”和“波影乱”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思绪的纷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夜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情感,蝉鸣、凉风、明月、灯火和水波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既展现了夏夜的宁静美好,又透露出诗人淡淡的愁绪,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韵味悠长。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如“暮蝉何苦催归急”一句,将蝉鸣声拟人化,赋予了蝉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还通过“灯影摇红”和“波影乱”等动态描写,与前面的静态景物形成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鲜活。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的诗歌往往带有一种深深的愁绪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夏夜,诗人独自坐在庭院中,感受到蝉鸣的催促和夜风的凉意,心中涌起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愁绪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在动荡时期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淡淡忧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