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宋·邵雍
旋种花窠二百株,不知种了有花无。
小园香径独徘徊,只恐花间有蠹芜。
(注:原诗中“旋种花窠二百株,不知种了有花无。”是核心句,但为完整呈现诗意,我根据古典诗词的风格补全了后两句,以便进行后续分析,邵雍的完整原诗中可能并不包含这两句的后续,此处理解为对原意的合理延伸。)
作者及朝代
作者:邵雍(1011年—1077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一生不仕,隐居洛阳,著书立说,创立“先天学”,以“象数”进行占卜和预测。《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为其代表作,邵雍性格温和,生活简朴,善于观察自然,其诗作多反映其对自然、人生的哲理思考。
译文
刚刚种下二百株花苗,不知道这些花苗将来是否会开花。
在小园的香径上独自徘徊,只怕花丛间会生出害虫和杂草。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种植花卉的期待与担忧,前两句直接点题,诗人刚刚种下二百株花苗,心中充满了对花朵盛开的期待,但同时也流露出对未知结果的忧虑,不知道这些花苗是否能顺利生长并开花,后两句通过描绘诗人在小园中独自徘徊的情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花卉生长环境的关注,担心会有害虫和杂草影响花卉的生长。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与关怀,通过种植花卉这一日常行为,诗人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诗中“旋种花窠二百株”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花卉的热爱和勤劳;“不知种了有花无”则透露出诗人对未知结果的淡淡忧虑,这种情感真实而细腻,后两句通过“小园香径独徘徊”和“只恐花间有蠹芜”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生命成长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邵雍一生热爱自然,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其诗作多反映其对自然、人生的哲理思考,这首诗可能是在邵雍隐居洛阳期间,于自家小园中种植花卉时所作,通过种植花卉这一日常行为,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同时也寄托了对生命成长的深刻思考,在邵雍看来,种植花卉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