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阜作江江作阜,始应父子不傅休。全诗是什么?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庐山

唐·徐凝

庐阜作江江作阜,始应父子不傅休。

烟霞不省生前事,水石长留死后愁。

雁过孤峰秋影瘦,龙吟古洞月痕秋。

谁人得似陶元亮,归去来兮访旧游。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徐凝虽有多首描写庐山的诗作,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

作者简介

徐凝,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不详,睦州(今浙江建德)人,早年曾游历四方,晚年隐居庐山,他的诗作以山水田园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尤善描绘庐山景色,有“庐山诗仙”之称,徐凝的诗作在当时颇受赞誉,与李白、杜甫等大家亦有交往。

译文

庐山高耸如江,江水环绕如阜(山丘),这父子相传的美景真是无与伦比,无法用言语休说尽,烟霞缭绕,似乎忘却了生前的纷扰,但水石之间却长留着逝者无尽的哀愁,大雁飞过孤峰,秋日的影子显得格外清瘦;龙吟回荡在古洞之中,月光下的痕迹诉说着秋天的故事,又有谁能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重访旧日的游历之地呢?

释义

首句“庐阜作江江作阜”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的雄伟与江水的环绕,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次句“始应父子不傅休”则借用了父子相传的典故,赞美了庐山美景的世代传承与不朽,后两句则通过描绘烟霞、水石、孤峰、龙吟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美景的深深眷恋与哀愁。

赏析

此诗以庐山为背景,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象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以夸张的手法开篇,引人入胜;次句则借古喻今,深化了主题,后两句则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将诗人的情感与庐山的景色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此诗虽为虚构之作,但可以想象徐凝在游历庐山时,被其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从而产生了创作此诗的灵感,庐山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与创作,徐凝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他的诗作无疑为庐山增添了更多的文化色彩与历史底蕴,在创作此诗时,徐凝或许正面临着人生的某种困境或抉择,因此他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美景与抒发自己的情感与哲思,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