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湖州妨底事,不如元不到桥头。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乌程

宋·张先

不到乌程十五年,暂来还忆旧山川。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杜鹃。

有客踌躇空百虑,无人共我醉千船。

不到湖州妨底事,不如元不到桥头。

作者及朝代

张先(990年-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画家,以词著称,擅长小令,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张先与柳永齐名,并称“张三影”、“柳七郎”,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对后世词人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张先一生安享富贵,诗酒风流,性好游山玩水,足迹遍布江南各地,他的词作多描写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和男女情爱,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尤其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和情感,被誉为“古今一大转移也”,他的词风对后来的苏轼、秦观等人都有一定影响。

译文

十五年未曾到乌程,今日暂来又忆起旧日山川,楼台掩映在芳草之中,令人迷醉;年年风雨中,杜鹃的哀鸣令人怨恨,我独自徘徊,心中充满忧虑,无人与我共饮千杯,一醉方休,既然到了湖州,又何必担心什么?不如当初就不来到这桥头。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旧日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心境的感慨,诗人十五年未曾回到乌程,此次归来,眼前的山川依旧,但人事已非,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楼台、芳草、风雨、杜鹃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凄迷、哀怨的氛围,诗人独自徘徊,无人共饮,心中的忧虑和孤独感愈发强烈,最后两句“不到湖州妨底事,不如元不到桥头”,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无奈和自嘲,既然已经来到湖州,却又无法改变现状,不如当初就不来这里。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旧日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心境的感慨,诗人通过楼台、芳草、风雨、杜鹃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迷、哀怨的氛围,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诗人也通过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和无奈,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先在一次游历湖州时所作,诗人十五年未曾回到乌程,此次归来,眼前的山川依旧,但人事已非,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在游历过程中,诗人独自徘徊,无人共饮,心中的忧虑和孤独感愈发强烈,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内心的感慨和无奈,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士大夫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