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红红白白照天半,醉倚琱栏眼凌乱”,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宋·陆游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满斜阳院落,谁家箫鼓,凄断风箫声远,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长歌未了,惊堕霜前雁,试拂铁衣如雪色,犹有暗尘随马,重重帏幂掩胡沙,犹记当年歌舞地。
红红白白照天半,醉倚琱栏眼凌乱,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坐看西河欲雪。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手持羽箭,雕弓斜挂,回忆起当年在古垒上呼鹰逐猎,在平川上截虎的情景,斜阳映照下的庭院里,吹满了箫鼓声,但那凄断的风箫声却远远传来,汉家的陵阙在秋风中屹立,关中平原上满是禾黍。
谁能预料此生会这样呢?心在天山,却身老于沧洲,长歌未了,惊落了霜前的孤雁,试着拂去铁衣上的如雪色,但仍有暗尘随马而飞,重重帷幕掩住了胡沙,但仍记得当年的歌舞之地。
红红白白的花朵映照天空,醉倚在雕栏上,眼神凌乱,晚云都变成了露珠,新月像初学的扇子般升起,塞外的鸿雁一字排开飞来,像线一样,我坐着看西河即将下雪。
释义
这首词通过回忆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军旅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上片回忆了作者在南郑时的军旅生活,下片则描绘了作者回到成都后的生活状态,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赏析
这首词以豪放的笔调,描绘了作者从南郑回到成都后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上片通过回忆,展现了作者在南郑时的英勇和豪情,与下片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下片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如“红红白白照天半,醉倚琱栏眼凌乱”等,表达了作者的醉态和内心的凌乱,通过“塞鸿一字来如线,坐看西河欲雪”等句,寄托了作者对边疆的关注和忧虑,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冬,离开南郑前线,调回成都任职,这首词就是他在成都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南郑前线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陆游一生力主抗金复国,但多次遭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这首词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