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妃竹》
唐·李商隐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孤雁叫,离人悲,寄牋为报东皇道,不理今年一个春。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斑竹的枝条啊,斑竹的枝条,上面点点泪痕寄托着深深的相思之情,远离家乡的旅人想要聆听那瑶瑟中哀怨的曲调,只待在那潇湘深夜月明之时,孤雁哀鸣,离人心中悲伤,我寄去书信想要向东皇诉说,却得不到回应,仿佛这个春天都被忽视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斑竹(湘妃竹)上的泪痕和孤雁的哀鸣,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相思之情和离别的悲伤,诗人用“寄牋为报东皇道,不理今年一个春”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无奈和失落,暗示着即使他试图通过书信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得不到回应,仿佛春天都被忽视了。
赏析
这首诗以斑竹和孤雁为象征,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相思之情和离别之悲,前两句“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直接点明了主题,用斑竹上的泪痕来比喻相思之情,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后两句“孤雁叫,离人悲,寄牋为报东皇道,不理今年一个春”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通过孤雁的哀鸣和书信的无回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失落,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的个人经历有关,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而这首诗中的相思之情和离别之悲,可能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斑竹和孤雁作为象征物,也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有着某种联系,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商隐在晚唐时期的复杂情感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