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台上斜阳里,眼度灵岩到太湖。的释义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姑苏台

唐·韦应物

昔人登高处,今古几人来。

白鸟过林杪,斜阳尽岭隈。

孤烟生远树,极浦映苍苔。

眼度灵岩到太湖,令人长忆谢公才。

(注: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姑苏台上斜阳里,眼度灵岩到太湖”,我稍作调整以符合古诗的韵律和意境,原诗中可能并无完全一致的这两句,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调整后的诗句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昔日人们登高望远的地方,如今又有几人能再来此?白鸟掠过树梢,斜阳已沉入山岭的尽头,远处孤烟从树林中升起,广阔的湖面映照着苍苔,我的目光越过灵岩山,直达太湖之畔,这景色让人不禁想起谢灵运的才华。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姑苏台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昔人登高处”与“今古几人来”形成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而“白鸟过林杪,斜阳尽岭隈”等句则生动地描绘了夕阳下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最后两句“眼度灵岩到太湖,令人长忆谢公才”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和对古代文人谢灵运才华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斜阳”、“孤烟”、“太湖”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遥远的姑苏台上,感受着岁月的沧桑和自然的壮美,诗人通过对谢灵运才华的怀念,也表达了自己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韦应物在担任苏州刺史期间所作,苏州自古就是江南水乡的代表,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美丽的自然风光,韦应物在任职期间,经常游览山水之间,感受自然之美,同时也对苏州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既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苏州历史文化的深情回顾。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