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赵师秀的《归家》,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归家》
宋·赵师秀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到得归来身已病,是侬归早是归迟。
作者简介:
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或灵秀散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其诗宗姚合、贾岛,风格清新自然,工于炼字,长于五言律诗,有《赵师秀集》二卷、《清苑斋集》一卷传世。
译文:
孩子拉着我的衣襟问:“为什么回来这么晚?”
我和谁在争夺岁月,以至于赢得了两鬓的白发?
等到归来的时候身体已经生病了,是我回来得太早还是回来得太迟?
(注:原诗中“到得归来身已病,是侬归早是归迟”两句可能有所改动或组合,因为“到得归来身已病”与整体意境稍有不符,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仍将其纳入解析。)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家后与孩子的对话,以及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诗人通过孩子的纯真询问,引出自己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深刻反思,后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归家时间的无奈与感慨,以及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归家为背景,通过孩子的口吻和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家庭、对岁月的深情厚谊,前两句以孩子的天真无邪反衬出诗人的沧桑感,后两句则通过反问和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赵师秀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家庭、对亲情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可能就是诗人在一次归家途中或归家后,面对孩子的询问和自身的健康状况,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家庭、对岁月的珍视和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