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头试问伯休父,休父丹衷便是葵。的解释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葵心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话头试问伯休父,休父丹衷便是葵。

倾日葵心常向日,何曾改易向人时。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理论家,他早年与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体,刻琢精丽,刘克庄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婉约之篇,被誉为“南宋最后一位大诗人”。

译文

试问伯休父(此处可能借指忠诚之士或诗人自喻),他的赤诚之心就如同向日葵一般,向日葵总是面向太阳,无论太阳如何移动,它的心始终不改易方向,从未改变过对太阳的忠诚。

释义

这首诗通过比喻的手法,将人的忠诚之心比作向日葵对太阳的追随,诗中“话头试问伯休父”一句,既是对忠诚之士的询问,也是诗人自我设问,表达自己对忠诚的坚守和追求。“休父丹衷便是葵”一句,直接点明主题,将忠诚之心比作向日葵,形象生动。“倾日葵心常向日,何曾改易向人时”两句,进一步强调向日葵对太阳的忠诚不渝,以此比喻人的忠诚之心永不改变。

赏析

这首诗以向日葵为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忠诚的坚守和赞美,向日葵总是面向太阳,无论太阳如何移动,它的心始终不改易方向,这种忠诚不渝的精神正是诗人所追求的,诗人通过这一比喻,既表达了自己对忠诚的坚守,也赞美了那些像向日葵一样忠诚不渝的人,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克庄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外有强敌侵扰,内有奸臣当道,社会风气败坏,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忠诚的坚守和追求,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担忧,诗人以向日葵为喻,既是对忠诚之士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忠诚之心的表白,表达了自己在乱世中坚守信仰、不改初心的决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