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感怀
唐·李商隐
忽逢社里催搜句,安得花边对举觞?
病里不知春早晚,闲中方觉日舒长。
风前始觉苍松老,雨后谁怜绿草芳。
独坐小轩心自静,幽篁深处有清香。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寓意和社会批判。
译文
忽然接到诗社的催促,要我赶快构思诗句,可我哪里能在花丛边举杯畅饮呢?生病期间,我已不知春天的早晚,闲暇之中才感觉到日子变得悠长,风过之后,我才开始察觉苍松已经老去,雨后又有谁会怜惜那嫩绿的芳草呢?独自坐在小屋中,心情渐渐平静,幽深的竹林深处传来阵阵清香。
释义
本诗表达了诗人在病中接到诗社催稿的无奈与感慨,首联“忽逢社里催搜句,安得花边对举觞?”直接点出主题,诗人因病无法享受春日的美好,也无法在花前月下构思诗句,颔联“病里不知春早晚,闲中方觉日舒长。”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因病而不知季节变换,闲暇中感受到时间的漫长,颈联“风前始觉苍松老,雨后谁怜绿草芳。”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怜惜,尾联“独坐小轩心自静,幽篁深处有清香。”则展现了诗人在独处中寻得内心的宁静,以及从自然中汲取的精神慰藉。
赏析
本诗以病中接诗社催稿为引子,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中“忽逢”与“安得”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挣扎;“病里”与“闲中”的对比,则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感知的变化,颈联的“始觉”与“谁怜”更是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怜惜表现得淋漓尽致,尾联则以“独坐”与“心自静”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智慧与勇气。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因病缠身,生活困顿,但仍需应对诗社的催稿,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在困境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智慧与勇气,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它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李商隐诗歌的特点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