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唤起还家梦,橘剌藤梢隔槿篱。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忆舍弟

宋·晁补之

生离死别两难全,泪滴江南望北天。

居然唤起还家梦,橘剌藤梢隔槿篱。

月色空蒙云影淡,风声萧瑟雁声连。

何时共饮东窗下,细话前尘似旧年。

作者及朝代

作者: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杜甫、韩愈,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作者简介

晁补之自幼聪敏好学,二十七岁进士及第,曾任地方官和京官,与苏轼、黄庭坚等文学大家交往密切,深受其影响,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在词的创作上有较高成就,被誉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作品反映了北宋中后期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译文

生离死别让人难以两全,泪水洒落在江南,遥望着北方的天空。

这情景竟然唤起了我回家的梦,橘树和藤蔓的刺穿过槿篱,映入眼帘。

月色朦胧,云影淡淡,风声萧瑟,雁叫声声相连。

何时才能与你一同在东窗下饮酒,细说往昔如同旧年时光?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团聚的无奈,首联直接点出生离死别的痛苦,颔联通过“居然唤起还家梦”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橘树、藤蔓、槿篱等家乡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颈联以月色、云影、风声、雁声等自然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与亲人团聚、共叙旧情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首联的“生离死别两难全”直接点明了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基调,颔联的“居然唤起还家梦”则通过梦境的描绘,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颈联的自然景象描写,既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尾联的“何时共饮东窗下”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晁补之仕途不顺、远离家乡之时,面对生离死别的痛苦和无法与亲人团聚的无奈,诗人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诗中的橘树、藤蔓、槿篱等家乡景象,以及月色、云影、风声、雁声等自然景象,都是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的寄托,这首诗也反映了北宋中后期社会动荡、仕途艰难的现实背景,以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