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咏桂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却恨来时差已晚,不如清晓看新妆。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译文
此花(桂花)颜色暗淡,体性轻柔,性情疏淡,远迹深山,唯将浓郁的芳香常留于世间,它不需要有名花的红碧颜色,色淡香浓,应属花中第一流,梅花一定妒嫉,菊花也应羞惭,桂花在秋天里独占鳌头,词人(骚客)太没有情思了,却怨恨桂花开得太晚,而不如早晨起来欣赏带着晨露的桂花新妆。
释义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郁芳香,自有一种令人倾慕的高洁、贞刚、质朴之美,桂花本是花中一流,偏恨它开得太迟,为无情人而开,白白浪费了自己的青春。
赏析
这首词以咏梅、咏菊作陪衬,着力歌颂桂花的高风亮节,桂花是词人的自我写照,词人既是咏花,也是自咏,词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将梅花、菊花与桂花相比,以梅花之妒和菊花之羞来反衬桂花的姿色、品德之美,从而突出主旨,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全词语言精炼优美,构思精巧,形象鲜明,富有哲理,是咏物词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词大约创作于李清照中年之后,当时,金兵南侵,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词人南渡,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悲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词人借咏桂花抒发自己的怀抱,既赞美桂花的高洁品质,又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