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出千花合受降,不然受拜亦何妨。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牡丹

唐·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迥出千花合受降,不然受拜亦何妨。

国香天赋与倾城,那许闲花野草芳。

作者及朝代

徐凝,唐代诗人,字梦真,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东北)人,生卒年不详,与施肩吾同里,日共吟咏,初游长安,因避乱入蜀,后回故乡,登进士第,授泗州团练判官,工诗,尤擅七言绝句,题材多为描写自然景物,诗风明快,后人将他与施肩吾并称“施徐”。

作者简介

徐凝是唐代中晚期的一位诗人,以写山水田园诗见长,尤其擅长七言绝句,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特点,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徐凝的诗作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针对“迥出千花合受降,不然受拜亦何妨”两句)

这牡丹花远远超出其他千种花卉,理应接受人们的敬仰和投降;即使不这样,接受人们的礼拜又有何妨呢?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极高赞誉,牡丹花在诗人眼中,不仅美丽非凡,而且气质高贵,远远超过了其他花卉,诗人认为,牡丹花应该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崇拜,即使不把它当作神物来敬仰,仅仅作为美丽的花卉来礼拜,也是理所当然的。

赏析

这两句诗是徐凝对牡丹花的赞美之词,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牡丹花的独特地位和美丽,诗人用“迥出千花”来形容牡丹花的卓越不凡,用“合受降”来表达人们对牡丹花的敬仰和崇拜,诗人又以一种豁达的态度,认为即使不这样敬仰牡丹花,仅仅作为美丽的花卉来礼拜,也是无可厚非的,这种既赞美又豁达的态度,使得这两句诗充满了诗意和韵味。

创作背景

徐凝创作这首诗的具体背景已无从考证,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观赏牡丹花时,被其美丽和气质所打动,从而产生了赞美之情,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创作尤为发达,徐凝作为唐代的一位诗人,自然也会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诗歌作品,而牡丹花作为唐代的一种名贵花卉,也自然成为了诗人笔下的重要题材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