銛锋不用洮州砺,刚肠颇学汲都尉。出自哪首诗?

小编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宝剑篇

唐·李峤

銛锋不用洮州砺,刚肠颇学汲都尉。

百炼成钢绕指柔,雄心壮志未曾休。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博学多才,文辞华丽,是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之一,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其作品多应制之作,但也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佳作。

译文

锋利的剑刃无需洮州的磨刀石来磨砺,刚强的性格颇似学习过汲黯(都尉)的坚毅,经过千百次的锤炼,剑虽刚硬却能绕指柔,我的雄心壮志从未停歇。

释义

銛锋:锋利的剑刃。

洮州砺:洮州的磨刀石,代指磨砺。

刚肠:刚强的性格。

汲都尉:指西汉名臣汲黯,以其刚直著称。

百炼成钢绕指柔:经过多次锤炼的钢铁,虽然坚硬,但也能变得柔软如绕指。

赏析

这首诗以宝剑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刚柔并济品格的赞美和追求,首句“銛锋不用洮州砺”,以剑之锋利无需磨砺,暗喻诗人自身的才华和能力无需外界过多的雕琢和磨砺,次句“刚肠颇学汲都尉”,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刚直不阿品格的向往和学习,后两句“百炼成钢绕指柔,雄心壮志未曾休”,进一步强调了经过锤炼和磨砺,刚强与柔韧并存,且诗人的雄心壮志永不熄灭。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的个人品格和追求,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崇尚刚柔并济、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峤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李峤在仕途上经历了不少波折和磨砺,他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自己对坚韧不拔品格的赞美和追求,也寄托了对未来仕途的期许和信心,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普遍崇尚的刚柔并济、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