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馀客里政无聊,忽报潮头雪样高。的释义

小星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潮

宋·苏泂

春馀客里政无聊,忽报潮头雪样高。

万马崩腾如赴战,六军鼓噪似鸣镳。

天吴欲怒翻洪浪,海若惊忙走巨涛。

始信人间有奇景,涛头初见一江潮。

作者及朝代

苏泂,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大约生活在孝宗末年到宁宗初年之间,与陆游、辛弃疾、刘过等人有交往,有《泠然斋诗集》传世。

作者简介

苏泂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以诗名世,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虽然他的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善于观察生活、情感细腻的诗人。

译文

春天将尽,客居他乡的我正感到无聊,忽然有人报告说海潮像雪一样高,潮水奔腾如万马赴战,声势浩大,仿佛六军鼓噪,马蹄声、兵器声交织在一起,海神天吴仿佛被激怒,掀起滔天巨浪;海若惊惶失措,奔走于巨涛之间,这时我才相信人间真有如此奇景,初次在涛头见到这壮观的江潮。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客居他乡时,在春天将尽之际,忽然遇到壮观的海潮景象,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海潮的磅礴气势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奇景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春馀客里政无聊”开篇,点明了诗人客居他乡、无聊寂寞的心境。“忽报潮头雪样高”一句,突然转折,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壮观的海潮景象,诗人用“万马崩腾如赴战,六军鼓噪似鸣镳”等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海潮奔腾不息、声势浩大的场面,通过“天吴欲怒翻洪浪,海若惊忙走巨涛”等拟人化的手法,进一步增强了海潮的震撼力和神秘感。“始信人间有奇景,涛头初见一江潮”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奇景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客居他乡、无聊寂寞的心境有关,在春天将尽之际,诗人可能正处于一种迷茫和失落的状态中,当他忽然遇到壮观的海潮景象时,内心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动,这种震撼和感动促使他写下了这首描绘海潮奇景的诗篇,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奇景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