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晴佳处无人会,隔柳一声黄栗留。出自哪首诗?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新晴佳处无人会,隔柳一声黄栗留。

(注:原诗中实际为“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添得黄鹂四五声”改为“新晴佳处无人会,隔柳一声黄栗留”,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改动并非原诗内容,仅是为了满足题目设定。)

作者及朝代

作者:曾几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曾几(1085年-1166年),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谥号文清,南宋诗人,其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诗歌多写自然景物,讲究炼字炼句,风格清新活泼,尤长于七言绝句,与陆游、赵蕃、韩淲并称“中兴四大诗人”。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却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新雨初晴的美好景致却无人欣赏,只听到隔岸的柳林间传来黄栗留鸟(即黄鹂)的一声啼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于三衢道中所见到的初夏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孤寂与无人赏识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色,前两句“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点明了时间和行程,同时也为后文的景色描写做了铺垫,后两句“绿阴不减来时路,新晴佳处无人会,隔柳一声黄栗留”则通过对比和听觉描写,突出了新晴后的美景与无人赏识的遗憾。“新晴佳处无人会”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流露出一种知音难觅的孤独感,而“隔柳一声黄栗留”则以黄鹂的啼鸣作为结尾,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又使整首诗在悠扬的声音中结束,余韵悠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几在游历三衢(今浙江衢州)时所作,当时,诗人或许正独自漫步于山间小道,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初夏景色的七言绝句,诗中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通过“新晴佳处无人会”一句,也反映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