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宝镜
宋·刘克庄
嬾边此宝端无用,送似草玄扬子云。
照水残妆覆玉钗,废基萦带楚愁开。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不向人间争宠辱,平生心事付沙鸥。
(注:虽然题目要求基于关键词创作全诗并解析,但历史上并无直接包含“嬾边此宝端无用,送似草玄扬子云”这一完整句式的刘克庄诗作,我根据刘克庄的风格与宋代诗词的特点,创作了这首融合关键词的假想作品,并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细腻温婉之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这面镜子因闲置在角落而显得无用,就像送给正在草拟《太玄经》的扬雄一样,或许能找到它的知音,镜中倒映着残妆与玉钗,仿佛诉说着楚地的哀愁与过往,它曾伴随织女渡过天河,记得那云间最动人的歌声,它并不向人间争宠夺爱,只愿将一生的心事托付给自由的沙鸥。
释义
“嬾边此宝端无用,送似草玄扬子云”意指这面被遗忘在角落的镜子,虽然珍贵却无人问津,如同扬雄的《太玄经》初时也未被世人所识,暗示着才华与珍宝有时需待时而动,方能展现其价值。
赏析
此诗以镜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才华与命运的深刻思考,首句通过“嬾边此宝端无用”引出主题,暗示珍宝被埋没的遗憾;次句“送似草玄扬子云”则借扬雄之典,寄托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后两句通过镜子的视角,描绘了其见证的悲欢离合与自身超脱世俗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全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假想此诗创作于刘克庄仕途不顺、心境落寞之时,面对才华难以施展、知音难觅的现实,诗人以镜为喻,抒发了自己对命运的感慨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通过镜子的视角,诗人既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其坚韧不拔、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
由于此诗为假想作品,其创作背景及与刘克庄实际生平的关联仅为虚构,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并进行文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