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边塞怀古
唐·李峤
白马将军震交址,青钱学士即甘泉。
旌旗遥映边烽静,鼓角声声夜月圆。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峤,字巨山,唐代文学家、诗人,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擅长五言律诗和绝句,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
译文
白马将军在交址(今越南北部)威震四方,青钱学士(才学出众的学士)则身居甘泉宫(汉代皇宫之一,此处泛指朝廷),旌旗在遥远边疆的烽火台上高高飘扬,显得边疆安宁;夜晚,鼓角声声,一轮明月高悬。
释义
白马将军震交址:形容某位将军在边疆地区(交址)立下赫赫战功,威名远播。
青钱学士即甘泉:比喻才学出众的学士被朝廷重用,身居高位,青钱,古代铜钱的一种,此处借指才学出众;甘泉,指朝廷。
旌旗遥映边烽静:旌旗飘扬,象征着军队的威武,边疆的烽火已经平息,表示边疆安宁。
鼓角声声夜月圆:夜晚,军营中的鼓角声声响起,与明亮的圆月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白马将军和青钱学士的形象,展现了唐代边疆安宁、人才辈出的景象,前两句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将军的英勇和学士的才学,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边疆的安宁和夜晚的宁静,进一步烘托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自豪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国家相对安定,边疆地区也相对稳定,诗人通过描绘边疆安宁和朝廷重用人才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赞美和向往,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憧憬。
是对这首古诗的解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