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皎然
无家不住曲溪边,祗种高山不种田。
莫道此中滋味薄,醍醐何似石泉甜。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信奉道教,后皈依佛门,成为一代诗僧,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没有家不建在弯曲的溪边,只种高山上的地而不种平原的田。
不要说这里的生活滋味淡薄,那醍醐哪里比得上石泉的甘甜。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首句“无家不住曲溪边”表达了诗人选择居住在溪水环绕的优美环境中的惬意;次句“祗种高山不种田”则展示了诗人不事农耕,只种高山上作物(可能指茶树、药材等)的闲适生活,后两句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山居生活的清贫却甘甜,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热爱与满足。
赏析
皎然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山居图景,诗人通过“曲溪边”与“高山”的意象,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理想居所,通过“不种田”与“滋味薄”的对比,反衬出山居生活的简朴与纯真,尤其是末句“醍醐何似石泉甜”,以醍醐(佛教中喻指最高境界的甘露)与石泉相比,更是将山居生活的甘甜提升到了精神层面的高度,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
创作背景
皎然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的时期,随着仕途的艰难与社会的动荡,许多文人开始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与解脱,皎然作为一位诗僧,更是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他选择山居生活,不仅是为了远离尘世的纷扰,更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既是诗人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其精神追求与人生哲学的深刻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