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撩人那得懒,胜流觅纸便争传。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好句撩人那得懒,胜流觅纸便争传。

——宋·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纵不羁,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取诸家之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自成一家之言,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擅画墨竹、怪石、枯木等,并有绘画理论著作《东坡画论》等传世。

译文

美好的诗句如此撩动人心,让人怎能懒惰不创作;杰出的文人一旦觅得佳句,便争相传抄,唯恐落后。

释义

“好句撩人那得懒”意指优美的诗句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让人无法保持懒惰,想要继续创作或欣赏;“胜流觅纸便争传”则描绘了当时文人墨客对好诗句的珍视与热爱,一旦有人创作出佳句,他们便会争相索取纸张,以便抄写流传。

赏析

这两句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宋代文人墨客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苏轼作为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蕴含着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苏轼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与竞争,通过“好句撩人那得懒”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艺术的魅力所在,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创作热情,让人无法自持;而“胜流觅纸便争传”则进一步强调了诗歌的流传与影响,展现了文人墨客对诗歌艺术的珍视与传承。

创作背景

这两句诗是苏轼在创作过程中的即兴之作,可能是在与友人交流或独自创作时,有感而发,苏轼一生才华横溢,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他的思想情感和人生经历,这两句诗虽然只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一句,但却生动地展现了苏轼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当时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与竞争氛围。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两句诗并非出自苏轼的某篇完整作品,而是从他的作品中摘录出来的佳句,因此关于其具体的创作背景和情境可能无法完全确定,但无论如何,这两句诗都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苏轼诗歌艺术中的瑰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