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宫词》
唐·王建
选德殿後春昼长,天子呼来傍御床。
宫娥不识朝廷礼,问著惊惶自走藏。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诗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一百首,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有《王司马集》。
译文
选德殿后的春日白昼渐渐变长,皇帝忽然传唤,宫女们便来到皇帝的御床旁,这些宫女们并不懂得朝廷的礼仪,被问到时惊慌失措,自己跑着躲藏起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宫廷中一次皇帝传唤宫女的场景,选德殿后的春日,时间仿佛变得漫长,皇帝突然传唤,宫女们被叫到御床旁,这些宫女并不熟悉宫廷的礼仪,当被问及问题时,她们显得惊慌失措,甚至自己跑着躲藏起来,这反映了宫廷生活的琐碎与宫女们的无知与惶恐。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唐代宫廷生活的一个侧面,通过宫女们的无知与惶恐,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复杂与繁琐,诗人以旁观者的视角,冷静地观察并记录了这一场景,使得诗歌具有了一种客观而真实的艺术效果,诗人也通过这一场景,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压抑与束缚,以及宫女们在这种生活下的无奈与挣扎。
在诗歌的表达上,诗人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使得诗歌易于理解且富有画面感,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宫女的无知与惶恐与皇帝的威严与权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宫廷生活的复杂与繁琐。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宫廷生活的实际情况有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而复杂的时期,宫廷生活也相应地变得繁琐而复杂,诗人王建可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一种观察与思考,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宫女们命运的同情与关注,以及他对宫廷生活压抑与束缚的批判与反思。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唐代宫廷诗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