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笑沐燕支露,将谓无人见晓妆。全诗是什么?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荷花笑沐燕支露,将谓无人见晓妆”并非直接出自王昌龄的《采莲曲》原文,但意境相近,可能是对诗中意境的化用或后人改写,为符合您的要求,以下分析将基于《采莲曲》整体意境及关键词所蕴含的情愫进行。)

若以“荷花笑沐燕支露,将谓无人见晓妆”为灵感,可视为对《采莲曲》中采莲女形象的进一步描绘与想象。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王之涣等人齐名,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他的诗作以七绝见长,尤善边塞诗与宫怨诗,风格雄浑豪放,情感深沉细腻。

译文

(原《采莲曲》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的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关键词意境化译)

荷花在晨露中笑得如同沐浴了燕支(一种红色颜料)般娇艳,仿佛以为无人看见她清晨的妆容。

释义

《采莲曲》通过描绘采莲女的美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与人性美的赞美,关键词所蕴含的意境,则进一步强调了女性之美的含蓄与自赏,以及自然之美与女性之美的相互映衬。

赏析

《采莲曲》以其生动的画面感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诗中“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两句,以荷叶与罗裙、芙蓉与脸庞的巧妙比喻,生动地刻画了采莲女的清新脱俗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而“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则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满生命力的荷塘之中。

关键词“荷花笑沐燕支露,将谓无人见晓妆”所蕴含的意境,则是对这种美的进一步升华,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描绘,更是对女性内心世界的细腻捕捉,展现了女性之美的含蓄、内敛与自赏。

创作背景

王昌龄的《采莲曲》创作于唐代,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诗歌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王昌龄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创作深受时代影响,既关注国家大事,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美。《采莲曲》便是他在描绘自然与人性之美方面的一次成功尝试,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