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月华清·梨花
宋·周密
雪压庭春,香浮月夕,揽衣独对芳丛。
翠鬟夜欲凌波去,玉镜晨当扫黛初。
素脸翻嫌绛蜡,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作者及朝代
作者:周密(1232年-1298年或1301年),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川渔隐、弁阳老人、四水潜夫等,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祖籍济南,出身于仕宦世家,南宋末年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隐居著述,其诗词文章皆有成就,尤精于史学,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杂钞》等。
作者简介
周密是南宋末年至元初的重要文人,以其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著称,他的作品涉及诗词、散文、笔记小说、历史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时代洞察力,周密在宋亡后选择隐居,不仕新朝,体现了其高洁的品格和对故国的深情厚谊。
译文
雪花覆盖着庭院中的春天,月光下香气浮动,我独自披着衣裳面对这芬芳的花丛,夜晚,那翠绿的发髻仿佛要踏着水波离去;清晨,玉镜般的湖面正待扫去晨雾,露出初妆,梨花素洁的脸庞似乎还嫌弃着红烛的光芒,洗净妆容后唇色依然未褪,高洁的情怀已经随着晨云飘散,不再与梨花共入梦境。
释义
这首词以梨花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梨花的美丽与高洁,上片写梨花在雪夜月光下的独特风姿,下片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梨花以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梨花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其逝去的不舍。
赏析
这首词以梨花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梨花的美丽与哀愁,词中“翠鬟夜欲凌波去,玉镜晨当扫黛初”两句尤为精彩,前者以“翠鬟”喻梨花之叶,以“凌波”形容其轻盈欲飞之态;后者则以“玉镜”喻湖面,以“扫黛”形容清晨湖面雾气散去、露出清澈之景,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梨花与湖面的美景,还寓含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韵律,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悠远,体现了周密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周密隐居期间,当时南宋已亡,周密作为遗民,心中充满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梨花作为高洁、纯净的象征,成为了周密寄托情感的对象,通过这首词,周密不仅表达了对梨花的赞美,更寄托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哀悼,词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与淡然,反映了周密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