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空房忽画栏,竹光和月入亭寒。的解释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空房月夜

唐·刘沧

行尽空房忽画栏,竹光和月入亭寒。

帘垂碧砌霜华重,树隐红墙夜色阑。

孤鹤梦回清露滴,幽人兴在白云间。

谁怜寂寞书窗下,瘦影相依伴月寒。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虽然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不算特别突出,但每一首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细腻的笔触,给人以美的享受。

译文

走遍了空旷的房间,忽然看到了精美的画栏,竹影与月光一同洒入亭子,带来一丝寒意,帘子低垂在碧绿的台阶上,霜华凝重,树木隐没在红色的宫墙之后,夜色已深,孤鹤在梦中醒来,清露滴落,隐士的兴致在白云之间飘荡,有谁能够怜惜那寂寞的书窗下,瘦弱的身影只能与清冷的月光相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空旷而寂静的夜晚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首联“行尽空房忽画栏,竹光和月入亭寒”点明了地点与氛围,空房、画栏、竹光、月光共同构成了一幅清冷幽静的画面,颔联进一步渲染了夜色的深沉与寂静,霜华、红墙、夜色等元素增强了这种氛围,颈联通过孤鹤与幽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寂寞之情,瘦影与月寒相互映衬,深化了主题。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心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空房、画栏、竹光、月光等自然元素与个人的孤独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意境,诗人还通过孤鹤与幽人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超脱与自由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具体的历史记载已经无从考证,但我们可以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唐代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文人墨客往往难以施展才华,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抒发内心的苦闷与不满,刘沧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不例外,他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一个空旷而寂静的夜晚场景,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与自由的精神境界,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