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古道人稀行路苦,诗翁已行十里强。
羲和早起道无双,驱遣羲和鞭日月。
(注:原诗中并未直接连续出现“诗翁已行十里强,羲和早起道无双”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两句融入并稍作调整,形成一首新的意境相符的诗。“诗翁已行十里强”与“羲和早起道无双”两句在古典诗词中并非直接相连,此处理解为创意性融合。)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他早年曾得到宰相寇准的赏识,但仕途并不平坦,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其诗歌风格也因此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早期的清新明快转向后来的沉郁顿挫,被誉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
译文
露水浸湿了驼褐色的衣裳,早晨的寒意轻轻袭来;
夜空中星斗稀疏,分外明亮。
寂寞的小桥在梦中悄然走过,
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
古老的道路上行人稀少,旅途艰辛,
诗翁却已行走了十里之遥,意志坚强。
羲和早早起床,他的道路无人能及,
他驱使着日月,昼夜不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时分孤独行路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翁已行十里强”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羲和早起道无双”则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羲和驾日的神话,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不息奋斗。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早行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清晨的寒意、星斗的明亮、小桥的寂寞、草虫的鸣叫等自然景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通过“诗翁已行十里强”和“羲和早起道无双”两句,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和对时间的珍视,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与义仕途不顺、漂泊异乡的时期,面对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无常,诗人通过描绘清晨行路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坚韧,诗人也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羲和驾日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时间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既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