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红锦幕半天,赤光绛气贯山川。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日出处天子

唐·王建

谁将红锦幕半天,赤光绛气贯山川。

千峰日出霞光散,万壑松风鸟语喧。

海色渐明开碧浪,江光初白映红烟。

雄鸡一唱天方晓,日上三竿万物鲜。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入仕为官,曾任昭应县丞、太府寺丞等职,王建的诗作以乐府诗见长,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社会现实,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刻,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的部分作品被收入《新唐书·艺文志》和《全唐诗》中。

译文

是谁将红色的锦缎幕布挂在半天之上,使得赤红的光芒和绛紫色的气息贯穿了整个山川?当太阳从千峰之间升起,霞光四散,万壑中的松风伴随着鸟儿的欢鸣声,海面的颜色逐渐明亮,碧浪翻滚,江面的光芒初现白色,映照着红色的晨雾,雄鸡一唱,天刚破晓,日上三竿时,万物都显得生机勃勃,鲜艳夺目。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日出时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首句“谁将红锦幕半天”以设问的方式引出日出时的壮观景象,将太阳升起比作红色的锦缎幕布挂在天空,次句“赤光绛气贯山川”则进一步描绘了日出时天空和山川被赤红光芒和绛紫色气息所笼罩的壮观场面,后几句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霞光、松风、鸟语、海色、江光等,生动地展现了日出时分的自然美景和万物苏醒的生动场景。

赏析

这首诗以日出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语言表现,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诗人以设问的方式开篇,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然后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将日出时的壮观景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词汇和生动的比喻手法,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明、生动,诗人还通过描绘日出时万物的苏醒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有关,作为一位唐代诗人,王建善于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象,并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清晨观赏日出时,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从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以及他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积极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