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圩田
宋·杨万里
周遭圩岸缭金城,一眼圩田翠不分。
行到青苗田畔立,低头便见水中天。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通俗易懂,富有幽默感。
译文
四周的圩岸如同环绕的金城一般坚固,一眼望去,圩田里的翠绿色分不清是苗还是水,走到青翠的田苗边站立,低下头就能看见水中倒映的天空。
释义
周遭圩岸缭金城:周围的圩岸坚固而高大,像金色的城墙一样环绕。
一眼圩田翠不分:一眼望去,圩田里的翠绿色难以分辨是苗还是水,形容田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行到青苗田畔立:走到青翠的田苗旁边站立。
低头便见水中天:低下头,就能看见水中倒映的天空,形容景色之美,令人陶醉。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圩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首句“周遭圩岸缭金城”以金城比喻圩岸的坚固和高大,形象地展现了圩田的壮观景象,次句“一眼圩田翠不分”则通过翠绿色的难以分辨,突出了圩田的绿意盎然和生机勃勃,后两句“行到青苗田畔立,低头便见水中天”则通过诗人的亲身体验,进一步描绘了圩田的美丽景色,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游览江南水乡时所作,当时,他看到了圩田的壮丽景色,被其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自然美景,圩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它既能防洪又能抗旱,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杨万里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也表达了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