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面目何曾改,清晓看来别样奇。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宋·杨万里

青山面目何曾改,清晓看来别样奇。

云气半开新雨霁,日光初照绿林时。

鸟啼深谷声声应,风过幽林叶叶知。

行到水穷山色尽,不妨更上最高枝。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七言绝句,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译文

青山的面貌从未改变,清晨看来却别有一番奇妙的景致,新雨过后,云雾半开,日光初照,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深谷中鸟啼声声相应,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都能感知,走到溪水尽头,山色也似乎穷尽了,但不妨再攀上最高的枝头,继续探寻美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在山间行走时所见的奇妙景色,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探寻精神,青山依旧,但清晨的景致却显得格外不同,云雾、日光、绿树、鸟啼、风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诗以“青山面目何曾改,清晓看来别样奇”开篇,点明了主题,即青山虽未改变,但清晨的景色却别有一番风味,诗人通过描绘新雨后的云雾、日光、绿树等自然元素,以及鸟啼、风声等声音元素,将清晨山间的美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最后两句“行到水穷山色尽,不妨更上最高枝”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和探寻精神,即使走到溪水尽头,山色也似乎穷尽了,但诗人仍然不放弃,继续攀上最高的枝头,探寻更多的美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山间行走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清晨的青山、新雨后的云雾、日光初照的绿树、深谷中的鸟啼、微风中的树叶声,都让他感到无比惊奇和愉悦,他将这些美好的景象和感受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杨万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以及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艺术功底。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