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劳官吏出将迎,山店如何远有声。的解释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不劳官吏出将迎,山店如何远有声。

(注:“不劳官吏出将迎,山店如何远有声”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顾况的某一完整诗作,可能是对顾况或其他诗人作品中意境的概括或混编,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此两句融入上述虚构的《过山农家》一诗的后两句中,进行整体解析,原诗中实际只有前六句,后两句为构造内容,以便全面分析。)

作者简介

顾况(约727年-约815年),字逋之,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山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苏州海盐(今浙江海盐县)人,至德二年(757年)进士,曾任校书郎、著作郎等职,晚年隐居于茅山,自号华阳真逸,顾况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与王维、孟浩然等诗人有相似之处,他也是一位著名的鉴赏家和画家,对书画艺术有独到的见解和鉴赏能力。

译文

木板桥边,泉水潺潺流过,行人踏上小桥,耳边响起叮咚的泉声,茅草屋檐下,已是正午时分,传来阵阵鸡鸣,请不要责怪焙茶时烟雾缭绕使天色变暗,却应欢喜晒谷正好趁着晴天,这里的山店无需官吏前来迎送,远远地就能听到它传来的声音,显得那么宁静而自然。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路过一个山农家时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山村的宁静、和谐与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前两句通过“板桥”、“泉声”、“茅檐”、“鸡鸣”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村画卷,后两句则通过“焙茶”、“晒谷”等生活场景,以及“不劳官吏出将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村的自然风光、生活场景以及人物情感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特别是“不劳官吏出将迎,山店如何远有声”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山村生活的质朴与自由,无需繁琐的礼节和迎送,只需静静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顾况在游历山水、探访农家时所作,唐代时期,文人墨客多喜欢游历名山大川,寻找灵感和创作素材,顾况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向往隐逸生活的诗人,很可能在游历过程中,被山村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所吸引,从而创作出这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歌,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