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怀杜甫
唐·李商隐
浣花一老已九京,何人再筑五言城。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玉清。
别馆觉来云雨暮,离魂何处月分明。
文园渴病今如此,只合长吟送此生。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生活在晚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著称,是晚唐诗坛的杰出代表之一。
作者简介
李商隐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他的仕途并不顺畅,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多次遭贬,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构思新奇,善于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浣花溪畔的那位老者(指杜甫)已经离世多年,如今又有谁能再筑起那五言诗的巍峨城池呢?或许他只能在世外仙境中攀折琪树,身着霓裳羽衣飞升玉清仙境吧,在别馆中醒来,只见云雨苍茫,暮色四合,而离魂又飘向何方,月光下显得如此分明,如今我这文园病渴之人(自喻)已如此憔悴,只适合长吟诗句来度过余生了。
释义
这首诗是李商隐对杜甫的怀念之作,首句“浣花一老已九京”直接点出杜甫已逝,九京即九泉之下,表达了诗人对杜甫的深切缅怀,次句“何人再筑五言城”则是对杜甫五言诗成就的赞美,认为无人能及,后四句则通过想象和自喻,表达了诗人对杜甫的追思和自己仕途不顺、病体缠身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构思巧妙,诗人以杜甫为榜样,表达了对杜甫诗歌成就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也通过自喻和想象,抒发了自己仕途不顺、病体缠身的苦闷和无奈,诗中运用了象征、比兴等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意象,如“琪树”、“霓裳”、“玉清”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李商隐的仕途经历和文学追求密切相关,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仕途不顺,多次遭贬,他深感自己无法像杜甫那样在诗歌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因此对杜甫充满了敬仰和怀念之情,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表达了诗人对杜甫的深切缅怀和自己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失意的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