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得霜晴未是晴,霜晴无复点云生。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8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未得霜晴未是晴,霜晴无复点云生”,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霜晴》,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霜晴

宋·杨万里

未得霜晴未是晴,霜晴无复点云生。

天开地辟雕梁画,日转风回绣户楹。

野旷人家炊烟少,林疏鸟雀噪声清。

晚来更觉秋光好,黄菊红枫满院庭。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译文

还没有到霜后放晴的时候,那还不算真正的晴天;霜后的晴天,天空中再也没有云彩生成。

天空仿佛被开辟出来,雕梁画栋清晰可见,太阳转动,风也回旋,绣户的门楹在阳光下闪耀。

田野空旷,人家稀少,炊烟也显得稀疏;树林稀疏,鸟雀的叫声更加清脆。

到了傍晚,更觉得秋天的景色美好,黄菊红枫布满了整个庭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霜后晴天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霜晴后天空的清澈、自然景物的鲜明以及秋天的宁静与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霜晴”为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霜后晴天的独特魅力,首联“未得霜晴未是晴,霜晴无复点云生”直接点题,强调了霜后晴天的独特之处,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天空、雕梁画栋、绣户门楹以及田野、树林和鸟雀等自然景物,进一步渲染了霜晴后的美丽景色,尾联则以“晚来更觉秋光好,黄菊红枫满院庭”作结,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杨万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关注有关,作为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杨万里经常游历山水之间,对自然景色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敏锐的观察力,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霜后的晴天,游览或居住在某处时,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从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霜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霜后晴天的美丽景色和秋天的宁静与美好,这首诗也体现了杨万里作为一位著名文学家的才华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厚感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