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闻子规
唐·元稹
阳春三月百花开,
满山红紫斗芳菲。
杜鹃知我归心急,
林外飞来头上啼。
作者及朝代
作者:元稹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元稹聪明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一百卷。
译文
阳春三月,百花盛开,
满山遍野,红紫芳菲,争奇斗艳。
杜鹃鸟似乎知晓我归家心切,
从林间飞来,在我头顶啼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阳春三月,山中百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并通过杜鹃鸟的啼鸣,表达了诗人归家心切的情感,杜鹃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思乡、归家的象征,诗人巧妙地借用了这一意象,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于杜鹃鸟的啼鸣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首句“阳春三月百花开”,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为全诗奠定了欢快的基调,次句“满山红紫斗芳菲”,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繁华景象,红紫交织,芳菲满山,令人目不暇接,后两句“杜鹃知我归心急,林外飞来头上啼”,则巧妙地运用了杜鹃鸟的意象,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与杜鹃鸟的啼鸣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归家心切的情感,杜鹃鸟的啼鸣,仿佛在为诗人催促归程,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元稹在异乡为官时所作,当时,他因公务繁忙,无法及时归家,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在阳春三月,山中百花盛开的时节,他独自漫步于山间,看到满山的繁花似锦,听到杜鹃鸟的啼鸣,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元稹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归家的迫切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