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树低桑不要梯,溪溪新涨总平堤。全诗是什么?

生辉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田园杂居·其四

唐·储光羲

树树低桑不要梯,溪溪新涨总平堤。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啼。

作者简介

储光羲(约707年-约763年),唐代著名田园山水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金坛)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授殿中侍御史,后迁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陷贼,受伪职,乱平被贬,终死于岭南,储光羲的诗作多描写田园生活与山水景色,风格清新自然,与王维、孟浩然等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译文

棵棵桑树低矮无需梯子就能采摘桑叶,条条溪流新涨的水总是与河堤齐平。

黄莺在这里住了很久已经与我相熟,当我将要离开时,它们频频啼叫,似乎有四五次之多,充满了不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桑树低矮便于采摘,溪水新涨却平和不泛滥,黄莺与诗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离别时频频啼叫,表达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留恋。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田园风光的宁静美好,通过“树树低桑不要梯”和“溪溪新涨总平堤”两句,展现了田园生活的自然与和谐,桑树的低矮和溪水的平和,都透露出一种宁静与安详的氛围,后两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啼”则通过黄莺的啼叫,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留恋与不舍,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是储光羲田园诗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储光羲的田园生活时期,储光羲一生热爱自然,向往田园生活,他的许多诗作都反映了这种情感,这首诗可能是在他隐居田园,享受自然美景时所作,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黄莺与诗人的深厚情谊,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留恋,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田园生活的真实面貌,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