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出却庐陵界
朝代:宋代
作者:文天祥
浪愁出却庐陵界,未入梅山总故乡。
从此江山都是客,满襟清泪渡潇湘。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文天祥怀有忠贞爱国抱负,在元军大举进攻宋王朝时,他毅然起兵勤王,组织义军抗元,力挽狂澜,无奈兵败被俘,宁死不屈,慷慨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译文
带着满心的愁绪离开了庐陵地界,但只要还没进入梅山,就总觉得这里还是我的家乡,从今往后,这世间的山山水水都只能算作是客居之地了,我满怀悲伤,泪水沾湿了衣襟,渡过这潇湘江水。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在离开庐陵,即将进入梅山前的复杂情感,他虽已离开故乡,但心中仍对故乡充满眷恋,认为只要未踏入梅山,就还有一丝归属感,他也深知,一旦越过梅山,自己将彻底成为漂泊无依的异乡人,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让他泪水沾襟。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浪愁”、“未入”、“总故乡”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文天祥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既不愿离开故乡,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这种无奈与悲伤,通过“从此江山都是客,满襟清泪渡潇湘”两句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这首诗也反映了文天祥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即使身处逆境,也依然保持着对故乡的深情和对国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北上的途中,当时,他面临着生死抉择,但心中仍怀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在离开庐陵,即将进入梅山之际,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首诗不仅是对故乡的深情告别,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呼唤,展现了文天祥作为民族英雄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