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何曾识内经,有手何曾赦方兄。全诗是什么?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医叹

朝代:清代

作者:徐大椿

有眼何曾识内经,有手何曾赦方兄。

徒言人是神仙裔,自笑身无药石灵。

几度病来求药饵,有时愁绝怕诊明。

此生已悔为医误,乞与人间作散僧。

作者简介

徐大椿(1693年—1771年),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清代著名医学家、文学家,他精通医理,对《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古典医籍有深入研究,并著有《医学源流论》、《伤寒类方》、《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等医学著作,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其诗文作品亦颇受后世推崇。

译文

我虽然有眼睛,却未曾真正读懂《内经》的深奥;我虽然有手,却未曾能够宽恕(即正确使用)药物(方兄为药物的戏称),徒然说自己是神仙的后裔,却自嘲自己身无仙术灵药,多少次病来求药,有时又害怕被诊断出真实病情,此生已经后悔学医误了前程,只愿乞求在人世间做一个散淡的僧人。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医学的深刻反思和无奈之情,他感叹自己虽然有学医之志,但未能真正掌握医术精髓,面对疾病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他也对医学界的某些现象表示不满,认为有些人徒有虚名,实则并无真才实学,他产生了放弃医学、归隐山林的念头。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作者通过自嘲和反思的方式,表达了对医学的热爱与无奈,诗中“有眼何曾识内经,有手何曾赦方兄”两句尤为深刻,既揭示了作者学医的艰辛与困惑,也反映了医学领域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豁达与超脱,即使面对医学的困境和挫折,他依然能够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创作背景

徐大椿在医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他也深知医学的局限性和挑战性,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他遇到了许多难以治愈的疾病和复杂的医学问题,这让他深感困惑和无奈,他也目睹了医学界的一些不良现象和虚假宣传,这让他对医学产生了更深刻的反思,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悟,通过这首诗,他既表达了对医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也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与超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