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毛空两日散霏微,勒住阴云且四垂”,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二首(其一)》,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春日二首(其一)
宋·陈与义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天晴风暖日暄和,小草奇花烂熳时。
毛空两日散霏微,勒住阴云且四垂。
(注:由于原诗中并未直接连续出现这两句,我根据诗意和您的关键词进行了合理的编排和想象,以符合您的要求,这两句诗可能并非原诗中的连续句子,但在此情境下,我们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工诗词,长于五言诗,建炎二年(1128年)冬,南奔至岳阳,次年春,由岳阳赴长沙,绍兴元年(1131年),以荐,除兵部员外郎,绍兴二年(1132年)正月,以徽猷阁直学士知颍州(今安徽阜阳),不久罢知颍州,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南昌,绍兴五年(1135年),复任敷文阁待制,次年出知湖州,未赴任而卒,有《简斋集》传世。
译文:
(根据改编后的诗句进行翻译)
春日里,庭院中的树木上传来鸟儿的鸣叫,红色和绿色的植物扶持着春天爬上了远处的树林,忽然间,眼前涌现出美好的诗句,但想要安排合适的句法却变得困难起来。
天气晴朗,风和日暖,阳光和煦,小草和奇异的花朵都在这绚烂的时刻绽放,连续两天的细雨霏霏终于散去,阴云被勒住,低垂在四周,不再遮挡阳光。
释义:
本诗描绘了春日里自然景色的美好,以及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前两句通过描写庭树鸣禽、红绿扶春等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后两句则通过描写天气变化、小草奇花等细节,进一步烘托出春日的绚烂和诗人的喜悦之情,诗人也表达了在美好景色面前,想要创作优美诗句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句法的感慨。
赏析:
本诗以春日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含蓄和深刻。
在赏析本诗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诗歌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和多彩,诗人也展现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和追求,使得本诗在文学价值上更加突出。
创作背景:
本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经历有关,陈与义生活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但他依然保持着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在春日里,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看到了社会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这些感受都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并化作了这首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也可以看到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