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出自哪首诗?

春秋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牡丹

唐·韩愈

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荒园犹是寂寥时,春风吹开昨夜枝。

霓裳羽衣虽寂寞,一曲惊破念奴词。

娇红嫩绿争春媚,此花端合在瑶池。

作者及朝代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以载道”和“文道合一”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韩愈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他早年仕途不顺,曾三次被贬,但他始终秉持正直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致力于文学和思想的革新,他的诗文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自然,思想深邃,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人世间哪里曾见识过姚黄魏紫这样的牡丹?宰相大人新从洛阳移来了它们的后裔,在这荒凉的园子里还是寂寥的时候,春风吹开了昨夜绽放的牡丹花枝,虽然霓裳羽衣曲已经寂寞无闻,但一曲惊破念奴娇的歌词仍然让人怀念,娇艳的红花和嫩绿的叶子争相展示春天的妩媚,这样的花朵理应生长在瑶池仙境。

释义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宰相新移来的洛阳牡丹的娇艳与美丽,诗人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牡丹的珍稀与高贵,他也借牡丹之口,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牡丹的娇艳与美丽,诗人以“人间何曾识姚魏”开篇,突出了牡丹的珍稀与高贵,他通过“相公新移洛中裔”一句,点明了牡丹的来源和背景,在描绘牡丹的盛开时,诗人用“春风吹开昨夜枝”一句,生动地表现了牡丹的生机与活力,他也通过“霓裳羽衣虽寂寞,一曲惊破念奴词”等句,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典故和文化元素,使诗歌更加富有韵味和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韩愈的仕途经历有关,韩愈一生仕途坎坷,曾三次被贬,他始终秉持正直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致力于文学和思想的革新,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牡丹的娇艳与美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他也可能借牡丹之口,抒发了自己对仕途不顺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韩愈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他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韩愈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内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