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洗儿戏作
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酒徒若要尝侬酒,先挽天河濯渠手。
诗客欲观侬诗卷,且须还置石床头。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译文
人们养孩子都希望孩子聪明,我却因为聪明被聪明耽误了一生,只希望自己的孩子稍显愚蠢和鲁钝,只要平平安安到老就好,做官做到公卿又如何。
酒徒们要是想尝我的酒,那就先把天上的银河水引来,把手洗干净,诗人们要是想看我的诗卷,那就暂且把它放在石桌上吧。
释义
这首诗是苏轼为儿子所作,前两句表达了他对儿子未来的期望,希望儿子不要过于聪明,以免像自己一样因聪明而遭遇坎坷,后两句则通过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苏轼对酒徒和诗客们的戏谑,显示出他豁达乐观的性格,酒徒若要尝侬酒,先挽天河濯渠手”一句,更是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苏轼对饮酒者的要求,既体现了他的幽默感,也反映了他对清洁和纯净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洗儿为题,却并未直接描写洗儿的场景,而是从养子的期望入手,进而引出对酒徒和诗客的戏谑,这种写法既新颖又别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幽默感和趣味性,苏轼在诗中巧妙地运用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既生动形象又富有哲理,这首诗还体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晚年时期所作,当时他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波折,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写这首诗时,苏轼已经步入晚年,对儿子的期望也变得更加现实和朴素,他希望儿子能够平安健康地成长,不必过于追求名利和地位,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酒徒和诗客们的戏谑和调侃,显示出他豁达乐观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不仅是对儿子的期望和祝福,也是苏轼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