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酒法
唐·李贺
度撰酒法不是侬,此法来自太虚中。
仙槎桂子随流去,直到瀛洲醉碧空。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以其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被誉为“诗鬼”,李贺的诗作常常描绘出光怪陆离、阴森幽冷的意境,语言瑰丽奇特,情感深沉激越,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我撰写的酿酒之法并非独创,这方法源自浩渺的太虚之中。
如同仙槎载着桂子随波逐流,一直飘到瀛洲,在那碧空之下畅饮美酒。
释义
这首诗中,李贺以酿酒之法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超凡脱俗、追求仙境生活的向往,首句“度撰酒法不是侬”表明酿酒之法并非自己独创,而是有所传承;次句“此法来自太虚中”则进一步说明这方法源自神秘莫测的宇宙之中,暗含了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观念,后两句通过描绘仙槎桂子随流而去的场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仙境之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酿酒之法为题材,却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语言瑰丽奇特,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李贺独特的艺术风格,首句“度撰酒法不是侬”以谦逊的口吻引出话题,次句“此法来自太虚中”则突然转折,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浩渺的宇宙之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后两句通过描绘仙槎桂子随流而去的场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仙境之中,使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这首诗也反映了李贺对道家思想的认同和追求,体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关,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李贺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和不满,转而追求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这首诗中的酿酒之法可能只是他追求这种生活方式的一种象征和寄托,通过描绘一个神秘莫测的酿酒之法和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仙境生活,李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