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悼亡
唐·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斑竹枝枝好,锦翅鸳鸯处处多。
信有人间别离苦,谁怜天上月婵娟。
欲寄双鱼招醉魄,月轮捉了蚤言还。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之间,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难以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他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但在仕途上,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历经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尤其擅长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深长的宫巷里常年飘荡着绮罗的香气和哀怨,离别的情思整天萦绕在心头如同风波难平,湘江两岸的斑竹枝枝秀美,成双成对的鸳鸯到处都是,确实有人间离别之苦,又有谁来怜惜天上的明月呢?想要寄去书信招回你的醉魄,但月亮升起又落下,你何时能归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深宫中的哀怨、湘江边的斑竹和鸳鸯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爱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尽哀愁。“欲寄双鱼招醉魄”一句,用“双鱼”指代书信,希望通过书信能招回爱人的魂魄;“月轮捉了蚤言还”则借月亮的升起落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无法挽回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凄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构思,将诗人对逝去爱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永巷长年怨绮罗”一句,既描绘了深宫中的哀怨氛围,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湘江斑竹枝枝好,锦翅鸳鸯处处多”则以自然景物为喻,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怀念和惋惜,而“欲寄双鱼招醉魄,月轮捉了蚤言还”两句,更是将诗人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和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李商隐为悼念某位逝去的爱人或友人所作,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李商隐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虽然有着满腔的热情和抱负,但始终未能得到重用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可想而知,而这首诗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悼念逝去的爱人或友人,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