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好乘槎犯斗星,斫桂广寒天上行。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愬画鹰

唐·杜牧

寒林耸立苍鹰姿,便好乘槎犯斗星。

忠勇轻生知效死,斫桂广寒天上行。

作者及朝代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生活在晚唐时期(约公元803年-约852年),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俊爽明快,内容多抒发个人抱负、感慨历史兴衰,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早年仕途不顺,曾任监察御史、黄州刺史等职,晚年寓居长安南的樊川别墅,故后世称其为“杜樊川”,杜牧的文学创作广泛涉及诗、赋、文、论等多种文体,其诗作在晚唐文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这寒冷的林间,苍鹰傲然挺立,展现出它矫健的姿态,仿佛随时准备乘着木筏,直冲云霄,冒犯那璀璨的斗星,它忠诚勇敢,视死如归,决心在天上的广寒宫中,砍伐那高不可攀的桂树。

释义

此诗以画鹰为题,实则借鹰喻人,赞美了李愬(唐代名将,曾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及其部下的忠勇与无畏,首句“寒林耸立苍鹰姿”描绘了画鹰所处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孤傲、坚韧的氛围;次句“便好乘槎犯斗星”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鹰的雄心壮志和非凡能力;后两句“忠勇轻生知效死,斫桂广寒天上行”则直接点明了主题,将鹰的形象与人的忠勇精神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画鹰为引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将鹰的雄姿与人的忠勇精神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诗人运用夸张和象征的手法,不仅展现了鹰的威武与高远,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忠诚与勇敢,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杜牧诗歌的俊爽明快特点,又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创作背景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但从内容来看,很可能是杜牧在欣赏了李愬的画鹰后,有感而发所作,李愬作为唐代名将,其忠勇事迹广为流传,杜牧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李愬及其部下的敬仰之情,也寄托了自己对忠勇精神的赞美和向往,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这首诗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