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苦寒行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欲晴不晴雪不雪,并作苦寒冻人绝。
云低日薄风色恶,老树无枝叶欲脱。
地炉火冷笙歌沸,兽炭烧残灰烬灭。
重裘厚被冷难当,坐觉阴山雪满睫。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范成大早年多次应举未第,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六年(1170年),范成大出知处州,乾道八年(1172年),范成大移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受命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淳熙四年(1177年),范成大因病辞官,此后,范成大在苏州石湖隐居,直至去世,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存诗1900余首,收录于《石湖居士诗集》等著作中。
译文
天空想要放晴却又不下雪,这样的天气造成了极度的寒冷,几乎要把人冻僵,云层低垂,日光微弱,风势凶猛,老树的叶子几乎要全部脱落,地炉里的火已经冷却,笙歌虽然热烈却难以驱散寒冷,兽炭烧尽,灰烬也已熄灭,即便是穿着厚重的皮衣和被子,也难以抵挡这刺骨的寒冷,仿佛坐在阴山脚下,眼前满是纷飞的雪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极端寒冷的冬日景象,天空欲晴不晴,欲雪不雪,这种模糊的天气状况加剧了寒冷的感觉,诗人通过描绘云低、日薄、风恶的自然环境,以及老树无叶、地炉火冷、兽炭烧残等细节,生动地刻画出了冬日的严寒,在这样的天气下,即便是穿着厚重的衣物也难以抵挡寒冷,诗人用“冻人绝”来形容这种极端的寒冷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苦寒”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冬日的严寒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环境的描写和人物感受的抒发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诗歌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深度,诗人还通过对比的手法,如“地炉火冷笙歌沸”一句中,笙歌的热烈与地炉的寒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寒冷的程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描写冬日寒冷的诗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范成大晚年隐居石湖期间,范成大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故,晚年他选择隐居石湖,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即便是在这样的生活中,他依然关注着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某个寒冷的冬日里,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通过描绘冬日的严寒景象,诗人表达了对人生艰辛和世态炎凉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