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郑二员外
唐·韦应物
橘洲逢君谪,宛在洞庭波。
复此送归舟,都门重相过。
炎天梅雨歇,归路柳条新。
闻道闽山官况好,何时乞得两朱轮。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曾任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著称,风格清新淡远,后人将他与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韦柳”。
作者简介
韦应物早年仕途顺畅,后因官场失意,逐渐转向山水田园,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和谐统一,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韦应物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橘洲上偶遇你被贬谪的消息,仿佛你正漂泊在洞庭湖的波涛之中,如今又在此地送你踏上归途,我们在都城门口再次相逢,炎炎夏日里梅雨已经停歇,归家的路上柳条正抽出嫩绿的新芽,听说闽山那里的官职生活很是惬意,不知何时我才能乞求到像你那样的双轮马车(象征高官厚禄)呢?
释义
这首诗是韦应物为送别友人郑二员外而作,诗中通过描述与友人在橘洲相遇、再次送别以及想象友人归途中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遭遇贬谪的同情与关切,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仕途生活的某种向往与感慨。
赏析
情感真挚:全诗情感真挚,通过“逢君谪”、“送归舟”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景物描写生动:诗中“炎天梅雨歇,归路柳条新”两句,以生动的景物描写,既表现了季节的变换,又寓含了诗人对友人归途的美好祝愿。
寓意深远:末句“闻道闽山官况好,何时乞得两朱轮”以问句形式,既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又隐含了诗人对自己仕途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韦应物仕途失意、转向山水田园生活之后,当时,他的友人郑二员外因故被贬,韦应物在送别之际,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关切,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仕途生活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高官厚禄的向往,又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韦应物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与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