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与竹一样瘦,诗句与竹一样秀。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竹影吟

朝代:宋

作者:苏泂

竹边携客小徘徊,

竹色诗情两入怀。

诗人与竹一样瘦,

诗句与竹一样秀。

清风拂面心神爽,

明月照林梦境开。

此中真意谁能解,

唯有孤高节自来。

作者简介

苏泂,字召叟,约公元1200年前后在世,宋代诗人,与赵师秀友善,有诗相赠,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多散佚,今存《泠然斋诗集》九卷,《四库总目》传于世,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与哲思。

译文

在竹边与客人一起小步徘徊,

竹子的绿色与诗意一同涌入心怀。

诗人与竹子一样清瘦,

他的诗句也与竹子一样清秀。

清风轻轻拂过脸庞,心神感到无比清爽,

明月照耀着竹林,梦境仿佛被打开。

这其中的真正含义谁能理解呢?

只有那孤高的气节是从内心自然流露的。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与客人漫步的情景,通过竹子的形象来比喻诗人的气质与诗作的风格,诗人与竹子一样瘦削,暗示其清高脱俗的品格;诗句与竹子一样清秀,则表明其诗作的自然与优美,清风明月则进一步烘托出这种宁静而高远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题材,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与气质,来比喻诗人的品格与诗作的风格,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竹子与诗人自己融为一体,既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又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的清风明月等意象也增添了作品的意境美,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宁静而高远的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与情感有关,苏泂作为一位宋代诗人,他或许在竹林中寻找灵感与慰藉,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哲思,竹子作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也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品格与气质,这首诗的创作可能是诗人在竹林中漫步时,受到竹子的启发而写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