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路商量更舟楫,庐山彭蠡好风烟。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归舟弄长笛

宋·潘阆

昔年相送处,今日独归船。

归路商量更舟楫,庐山彭蠡好风烟。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眠。

芦花两岸雪纷纷,秋水一溪烟漫漫。

作者及朝代

作者:潘阆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潘阆,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北宋初期著名隐士、文人,他一生志行高洁,不拘小节,曾在洛阳卖药,后隐居杭州西湖,与苏舜钦等人交游唱和,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尤善描绘山水景色,有《潘阆集》传世。

译文

当年我们在此地相送,今日我却独自乘着归舟,归途中我盘算着是否需要更换舟楫,因为庐山和鄱阳湖的风光实在迷人,傍晚时分,我将孤舟停泊在古老的祠堂下,在满川的风雨中望着潮水入眠,两岸的芦花如同纷飞的雪花,秋水在溪中流淌,烟雾弥漫。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归乡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庐山和鄱阳湖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首联通过“昔年相送”与“今日独归”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颔联“归路商量更舟楫,庐山彭蠡好风烟”则展现了诗人对归途美景的向往和期待;颈联和尾联则具体描绘了归途中的景象,以芦花、秋水、风雨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归舟为线索,串联起诗人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庐山和鄱阳湖的风光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陶醉,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孤独感,使得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份深沉的情感色彩,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潘阆晚年归乡途中,潘阆一生漂泊不定,但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志行和豁达的胸怀,在晚年归乡之际,他回顾自己的一生,不禁感慨万千,这首诗正是他在归途中,面对庐山和鄱阳湖的美景时,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